Skip to content

「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」宣傳影片文稿錄影稿

創辦人及第一二屆理事長  王淑俐

    缺少教育機會的原因是貧窮、衝突、災難、性別不平等,這些我都經歷過。讀小學之前,爸爸因案入獄,只有小學肄業程度的媽媽沒法就業,只能在家裡開小雜貨店,叫「一毛錢商店」,但不足以養活四個才7歲、5歲、3歲、1歲的孩子。之後她與斜對面的鄰居離家出走了,那家也有三個孩子。

    爸爸出獄後身體很差,只能打零工賺錢,包括上船做雜工,沒日沒夜、爬上爬下,即使胃痛嘔吐,也要好幾天才能下船。父親多病且經常住院,但他更怕我們生病,因為沒錢看醫生,只能叫我們多喝水、多睡覺。

    家中的衝突從未間斷,小學時是爸媽為了離婚的事爭執;國中之後,後母懷疑我們的忠誠度,經常「一哭二鬧三上吊」,讓我們整日提心吊膽。

    聽到「無國界教師學會」,是否覺得耳熟?對!是效法1971年在法國巴黎成立的「無國界醫師組織」,使不分性別、種族、宗教信仰或政治立場的人,都能獲得醫療服務,199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。

   「無國界教師學會」在2018年成立,也期待使不分性別、種族、家庭背景、聰明才智的人,都能獲得教育機會公平及可負擔的優質教育。尤其是要扶助弱勢族群,如:身心障礙、原住民、新住民、弱勢孩童,能擁有平等的教育資源。也就是2015年聯合國提出的17項「永續發展目標」,其中的第四項「優質教育」。

    教育部將「教育資源缺乏學校」分為四級,從「非山非市學校」到「偏遠」、「特偏」、「極偏」學校。以111學年度統計來說,高中以下偏遠地區學校共1166所,占全國32%,其中國小915所、國中223所、高中28所。偏遠835所、特偏199所、極偏132所、非山非市學校463所。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合計,占學校總數的45%。

    聽到這兒,會否覺得吃驚?竟然有這麼多資源不足的學校,如何讓那麼多孩子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呢?

    偏鄉教育的困境是交通不便、單親及隔代教養、中低收入,加上師資流動大,形成學習的負面循環。弱勢學生在國中教育會考的國、英、數成績列為「待加強」的比率,是一般學生的兩倍以上。

    屬於「教育弱勢」的孩子常不知人生的方向、缺乏自信,沒有豐盛的三餐及保暖衣服,看不到玩具、課外讀物,所住地區沒有安親班、補習班。最容易學到的話是「算了吧」,因為沒什麼比放棄更容易的了。

    為了有效幫助教育弱勢的孩子,本會直接與偏遠學校或教會合作,以「北極星專案」提供全國三十多所偏遠學校、非山非市學校、教會、身心障礙者所需要的課程鐘點費、教材費、設備費、晚自習餐費,參加比賽的服裝費、交通費、膳雜費、住宿費,以及心理諮商、特教助理費等。

    2009年印度電影《三個傻瓜》叫好又叫座,為什麼要「三個傻瓜」?如果只有一個傻瓜做傻事,可能就真是個傻瓜。第二個傻瓜出現,「二人同心,其力斷金」,就有了繼續做下去的勇氣。當第三個傻瓜也來了,是因為愈來愈多人相信所做的事是對的。

    七年下來,雖然我們遇到不少困難,但看到更多成果。四肢截肢的小女孩珮寧國中畢業了,獲得語文特優獎,準備繼續考美術班。梅園國小的孩子接二連三傳捷報,不僅柔道比賽得冠軍,也有多位孩子以此成績晉升國手、保送大學。

    新屋教會及草漯靈糧堂的孩子,開始珍惜學習機會,成績也有明顯進步,並開始接二連三的準備升學。這樣的好消息天天都有,如珮寧的爸爸所說:「珮寧獲得語文特優獎,這份肯定不只屬於她一個人,更是大家一路以來默默支持、共同守護的成果。謝謝你們,每一次的付出都沒有白費。因為有你們的力量,讓孩子在成長路上,有了更堅實的後盾與更遠的眼光。願我們繼續攜手,讓更多光亮的故事發生。」

    如同我們的會歌《我們有一個夢》(簡星東  作詞作曲)所唱:

    我們有一個夢 等一刻感動 在所有孩子臉上 留住笑容

    我們有一個夢 許一份初衷 不管有多麽艱難 有你陪著我

    世界很大 不公平的事還很多 需要你我牽起雙手 完成這個夢

    某個角落 那裏的孩子還在等著我  等我們將希望送到他們小小的心窩

    我們有一個夢  相信愛能跨越這國界  教育的力量因愛串連

    童年沒有分別  無憂無慮探索這世界  每個心靈保留天真無邪

    美國詩人佛羅斯特有一首著名的詩–「未行之路」:「樹林中分出了兩條岔路,我選了人煙罕至的一條,造就一切的改變。」「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」也選擇了一條人煙罕至的路,服務「偏鄉及非山非市學校」及家庭不幸、身心障礙的孩子,希望造就一切的改變。